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实务资产标准

2023-04-26 08:52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实务资产标准: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分类

流动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划分为: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其他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会计的确认条件是什么

会计确认的标准是指在会计主体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上,确认与计量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应该以经济业务发生为标准,并能够可靠地计量。

  1. 历史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

  2. 重置成本,也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4. 现值,是指对于未来的现金流量而言的一个贴现率。

  5.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6. 摊余成本,是指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余成本,也可以理解为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摊余成本。

  7.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1. 折旧费,是指在生产和销售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1.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3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实际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核算,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正确计算各期间的经营成果。

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了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在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会计计量属性的二个方面: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1. 历史成本:又称为原始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

  2. 重置成本: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1. 可变现净值: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2. 现值: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3. 公允价值: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4. 折旧:注意计提折旧的范围,按照现行成本核算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