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恒企小白学会计怎么样

2023-06-29 09:53 会计问答

恒企小白学会计怎么样?很多刚毕业的朋友,对恒企小红学的相关问题很熟悉,想要知道恒企小白学会计到底怎么样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详细介绍。

恒企小编在接受《会计》采访时的投票表示,恒企小编认为会计界的泰山北斗好比其它会计师考试要好很多,另外,还有一个具有“稳定”的会计行业前景是很好的。

小编从恒企教育挺有名的名称中了解到,恒企教育办学理念是靠社会认可和企业认可、大力发展,目前已经在东莞市住建局备案,教育机构也是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很好的匹配。

有很多会计人就担心会出现“走捷径”,认为只要自己的“性价比”能够满足,其实很简单。

然而事实上,对于一个发展型的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培训方面,如果没有“学以致用”的培训机构,工作效果也并不明显,其结果只能是技术性的失误,其结果也是“走捷径”,难以实现“高”境界。

因此,“走捷径”是指在工作中,要走出国别特点,规范和严格的道德标准,面对工作比较繁多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要求比较高。

在日常工作中,有一些看似很基础的工作,因没有认真的去做过,频频遇到困难,产生犹豫,产生怀疑半天,原因一是日常工作太忙,二是基础知识没扎实。

造成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错的地方,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要做什么,但是有了各种学习的计划,工作就完成了。

从长远的工作和学习,我可以发现公司有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在自身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知识。

同时,会计继续教育也会对一些细节不断地进行分析,能够有所帮助。

如果没有,就是很难保证你的会计继续教育的正常进行的。

怎样才能顺利地通过会计继续教育

1首先,你需要准备好会计继续教育的相关材料,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教育合格证书、单位证明等。

其次,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2其次,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3所以,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另外,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4继续教育包括哪些方面1、继续教育学分要求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据此,两年会计继续教育学分可以领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与方式】

  1. 继续教育学分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原则上每年都要完成90学分。

  1. 继续教育学分要求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

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以后年度。

2021年度继续教育形式及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符合条件并公示在北京市财政局官网上的社会培训机构或者用人单位承办的继续教育:参加面授继续教育的,每天折算10学分;参加网上学习继续教育的每学时折算1学分。

(二)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的;参加全国税务师考试,通过《财务与会计》科目的;参加全国资产评估师考试,通过《资产评估相关知识》科目的,可折算考试通过当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90学分。

(三)参加北京市会计专业高级、正高级技术资格评审并通过的,可折算评审通过当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90学分。

(四)参加会计类专业会议,每天折算为10学分。

(五)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学位)教育,通过当年度一门学习课程考试或考核的,可折算继续教育90学分。

(六)独立承担财政部门或行业组织(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90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课题主持人折算为90学分,其他参与人每人折算为60学分。

(七)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的,每篇论文折算为30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30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0学分。

(八)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作者折算为90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60学分。

四、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继续教育登记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一)由用人单位组织或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公示在市财政局官网上)承办的继续教育,由用人单位或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分别向市、区财政部门申请在会计人员管理系统登记学分。

(二)折算继续教育学分的,由会计人员自行登录“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继续教育”模块申请学分登记并提供相关材料(如:成绩合格单、职称证书等)提交给所在区财政局审核。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