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科目设置与薪酬

2023-05-17 10:05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科目设置与薪酬相关科目包括: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3.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住房公积金;

  5.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

企业向职工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福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每月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成本费用账户,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二、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因此,会计上五险一金属于职工福利费。

2会计中的往来款项中包括的科目有哪些

一、应收及预付款项

会计中的往来款项包括:

  1. 应收账款

  2. 应收票据

  3. 预付账款

  4. 应收股利

  5. 应收利息

  6. 应收利息

  7. 应收利息

  8. 应收保户储金

  9. 应收代位追偿款

10、应收分保账款

11、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12、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13、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14、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15、其他应收款

16、坏账准备

三、资产类

17、成本类

18、损益类

19、费用类

20、管理费用

20、经营费用

21、财务费用

20、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21、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2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增加)

23、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24、所得税税率的选择(减:减少)

25、资产类、成本类、损赠支出

26、现金折扣

27、销售商品的现金折扣

28、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应计费用的确定原则

28、债务人让渡资产使用权

29、将负债转为资本

28、将债务转为资本

29、债务转为资本的原因

30、债务重组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处理

31、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32、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

3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3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3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35、长短期的划分:

36、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

37、其他业务成本的结转

38、营业外支出的结转

39、所得税费用的结转

40、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税前利润?

答: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应按照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后的余额(即:法定利润或股本)确定。

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是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后的余额来实现的。

净利润为正数时,即为净利;净利润为负数时,即为净利。

41、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答:企业当期“多交所得税”或“多交所得税”的,可以用“未分配利润”或“预计未来实现的净利润”替换为“应交税金”。

因此,未来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42、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答:纳税人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在现行制度下,企业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1、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按照税务机关核定的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42、什么是会计政策?答: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对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三个方面的变更分别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制定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

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