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书什么时候出的

2023-03-27 14:58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书什么时候出的,想要了解初级会计考试教材的相关内容,就要看初级会计考试教材的发布时间和出版社发布时间等。

如果你是在职人员,就要更好的复习,及时关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的最新消息,尽量不要错过教材。

初级会计考试教材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本,由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评价中心编制,全国统一使用。

《经济法基础》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概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等。

  1. 《经济法基础》考试内容包括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包括成本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分析、管理会计基础、特殊项目的内容等。

  1. 《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有会计概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等。

高级会计实务考试内容包括预算实务、存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资产减值、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债务重组、外币折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政府会计。

  1. 学习会计业务,应当掌握业务的核算方法,熟悉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分录方法,熟练掌握。

2会计基础的学习技巧

一、掌握三个基本

  1. 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有能够灵活运用。

  2. 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帐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对于这些核算方法,要求大家熟练掌握。

  1. 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员认真完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及财会人员请教,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

二、注意三个联系

  1. 注意各项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笔经济业务,许多经济业务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如:“业务一企业购10000元的材料,货款未付。

业务二用银行存款支付10000元的货款。”

会计人员要注意到两笔经济业务之间的连贯关系。

  1. 注意各账户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方便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在会计中设置了许多独立的账户,如:原材料账户、库存现金账户、银行存款账户、应付账款账户等等,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的数量变化,如:“业务一企业购10000元的材料,货款未付。”

会使物资采购账户增加10000元,应付账款账户增加10000元。

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各账户的相互联系,会判断一笔业务的发生会影响哪些账户的增减变化。

  1. 注意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前面介绍的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中要注意这种联系,掌握好各种核算方法的使用顺序,如:一定要最后编制报表,因为编制报表要使用前面核算方法得出的数据。

三、处理三个关系

  1. 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

基础会计讲授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在要求大家全面掌握的同时,还要求学员能够从中总结出重点内容,只有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才能高效率地学好这门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会计课程主要教给学员能够独立完成会计实际工作的方法,以注重实践为特点,因此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要求学员能够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1. 处理好自学与面授的关系。

由于面授时间有限,所以要求学员充分利用教材、录像、课件、网上资源等多种媒体进行自学,处理好自学与面授之间的互补关系,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会计查账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观察:

  1. 注意观察有无被移动的财产,有无被移动的财产,是否有被移动的财产,是否有被移动的财产,是否有未被移动的财产,是否有未被移动的财产。

2、注意发现的错误数:

记账时记收入、支出、费用等科目的借方,付出数额大于收入的支成本,或者相反。

计算是否正确:

根据科目是否平衡,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