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会计学会计利润名词解释

2023-01-04 22:37 会计问答

会计学会计利润名词解释1、会计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 会计利润是由营业利润加上投资净收益,减去营业外收支后的金额。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 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

  2.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

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1.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利润进行连续性的经营活动,实现利润总额。

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关系是:利润总额是企业在所得税前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知,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

经营成果通常指以营业收入(投资净收益)减去经营费用后的余额表示。

二、会计等式:

(一)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因此,收入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

(二)费用=利润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作为利润表要素的收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

费用,按照性质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1.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总额=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25%

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25%

年度汇算清缴

资产负债表:

资产总计=负债+所有者权益总计

会计报表编制与企业财务通则相同

  1.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其他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属于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此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79号)的规定,从事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纳税人,实际征收机关和纳税机关不在同一地区的,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通知有关企业,因此,对纳税人未实际取得的经营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

上述文件第六条规定,从事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纳税人,从两处以上取得的报酬,应当分别核算,否则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 《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第二条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四项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这里有关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

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他相关规定,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