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学会计准则用什么教材

2023-06-19 10:06 会计问答

学会计准则用什么教材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会计核算体系》和《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组织专家编写组按照《会计准则》及《政府会计制度》编写的《会计领域结构准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文件的规定,对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资产修理支出等后续支出,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或“销售费用”等科目核算。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

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准则规定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一)真实反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二)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按照规定编报政府会计报表,对受托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

(三)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

(四)遵循重要性原则;

(五)及时性原则;

(六)完整性原则;

(七)清晰性原则。

第四条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2会计原则有哪些

  1.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1.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性,会计处理方法的时效性,会计处理方法的灵活性,使不同企业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遵循一致的程序和方法,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及时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增减变动,做到收支平衡;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及时进行,不拖延或延误,以确保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1.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清晰、简明扼要,对所有经济业务应进行严密的审核,防止遗漏和不合理之间的经济业务。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账的数字应当准确无误,不得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严禁刮、擦、挖补,或用“错账法”指错账或用“错账差数法”指错账或用“错账差数法”指的是,在记账时,在账簿记录中只登记了会计分录的借方或贷方,漏记了另一方,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