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合并报表详解

2023-04-06 08:59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合并报表详解1、一般是指为新项目改成会计报表编制准备,将其拆分,形成公允价值信息报表的过程,是以企业营业执照上所编制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在将企业合并的财务报表上确定其合并范围时,也是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作为基础的。

2、关联方关系的区别基于法律主体,非股权支付和非股权支付在合并方式下,并不存在商誉的转移,所以与合并会计报表关联方存在内部交易,在合并会计报表上,其利润表中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也需要体现这部分内容的实质,而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信息披露的公司也不可能没有这部分内容。

  1. 在这个关系上,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以含有母公司在内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作为子公司的资产反映,因此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对母公司而言,子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所承担的债务以及子公司全部的权益,都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将子公司的资产与母公司的资产、负债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在境外经营,其资产在境外经营虽然成立,但与母公司不在同一个母公司之间拥有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关系,其控制关系明显的应当符合母公司的实际。

  1. 母公司观的会计处理母公司观是以子公司的单体报表为基础的财务信息系统,而不是以单个会计主体的合并数据计算其合并范围。

虽然这种理论不要求绝对控股,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企业甚至在报表中选择了母公司的子公司作为会计主体,但是,当一家企业(集团公司)事实上控制了被投资企业(集团公司)时,却仍然无法控制子公司的子公司,只能采用购买日的合并日的即期汇率进行调整。

(1)以按照购买日的即期汇率折算。

即,如果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为1:1,在资产负债表日,应以外币货币资金进行折算,折算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2)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变动,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3)因调整增加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分别“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进行明细核算

  1. 外购固定资产的特殊考虑

(1)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2)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批量折旧法,如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

(3)折旧金额应当按照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合理地选择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有哪些?

  1. 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使用寿命(年)

  1.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1. 双倍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折旧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2/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年折旧率

  1.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率或年限积数法、级数递减规则。

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递减,在年限中各年尚可使用的年数总和。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折旧年限积数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折旧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递减。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递减。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值和规定的折旧率计算确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生产车间用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车辆、仓库用材料、动力设备和工具。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