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公式及例题汇总

2023-03-30 08:54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公式及例题汇总

一、如果是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甲公司本月销售商品100件,每件售价10元,每件成本20元,按照“日销售额”计算,实际发生销售6件产品的销售成本12元,销售税金为2元。

由于代购手续费支出的时间周期较长,发生的销售退回已经不包括在内,因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

二、如果是上月发生的货款

一般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借:应收账款——某公司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贷:应收账款——某公司34

三、如果是销货退回

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应收账款——某公司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四、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借:营业外收入34

贷:本年利润34

3对于在建工程,会计等式:

借:在建工程160

贷:银行存款160

在建工程完工后,转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160

贷:在建工程160

4结转固定资产折旧费:

借:管理费用200

贷:累计折旧200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

3结构和内容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实际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1.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空间不同。

管理会计对成本的分类与定义,无论是中国还是中国,理论界对于成本的定义与管理会计体系的描述都是一致的,认为成本仅仅是为了管理本企业的有限资源,而对于没有指定用途的、不便于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使用的一些费用,不应作为当期的成本。

而财务会计的成本概念是面向过去,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进行的计量和报告。

  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3.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4.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包括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的意义。

真实性要求会计核算的结果应当与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一致;可靠性是指对于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做到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不受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左右,避免错误并减少偏差。

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因此,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和资料可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