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29号初级会计实务答案

2023-03-12 20:49 会计问答

29号初级会计实务答案1、会计核算职能也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 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包括三个方面,即,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1. 什么是会计要素?

答: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1. 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2会计账户是根据什么设置的

会计账户是根据什么设置的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和系统、连续的记录,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记账实体。

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会计科目规定的核算内容就是账户应记录反映的经济内容,因而账户应该根据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应地设置。

如企业要开设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从需要和科目的特点出发,根据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于分类、归集、总括和具体、详细地核算数据。

2会计账户设置的意义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系统、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工具。

账户的结构为:

  1. 帐户分为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资产,成本,费用类帐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帐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

  1. 帐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成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成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一)“借”和“贷”是抽象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用以指明记账的增减方向、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账户余额的性质等。

而与这两个文字的字义及其在会计史上的最初含义无关,不可望文生义。

“借”和“贷”是会计的专门术语,并已经成为通用的国际通用的记账方法。

(二)“借”和“贷”所表示的增减含义“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

“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

资产类,费用类是“借”增“贷”减,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是“借”减“贷”增。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可知,“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3会计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意大利国家帕乔利发明的。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2~14世纪的意大利。

最初,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从贷主处借入款项,并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贷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

贷主名下的借方入款项计入贷方,收回记贷方。

2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什么意思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