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收益法-收益法的六个基本公式

2025-01-17 11:20 会计问答

内容导航:

  • 1、剩余收益法和收益法的区别

剩余收益法和收益法的区别

1、收益法是评估无形资产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收益法是预计估价对象未来的正常净收益,选择适当的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折现到估价时点后累加,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收益,然后利用报酬率或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将其转换为价值来求取估价对象的价值的方法。

2、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收益法中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收益法是预测估价对象的未来正常收益,涉及折现率、剩余收益年期、现金净流量等概念。

3、故本次估价收益期按土地剩余年限计算,即剩余收益年期n=347年。选用适当的报酬率 报酬率用累加法,累加法是将报酬率视为包含无风险率和风险报酬率两大部分,然后分别求出每一部分,再将它们相加得到报酬率的方法。根据估价对象特点,安全利率取一年定期存款法定利率75%。

4、评估价值(V)= V1 + V2 其中,V1是收益期内的现值,V2是收益期后的土地使用权或建筑剩余价值现值。通过一系列参数,如单位期间净收益(a)、资本化率(r)、租金递增率(g)和剩余收益期限(n),来计算出估价对象的准确价值。 市场法而对于市场活跃、有充足可比案例的地区,市场法则是首选。

5、倍。收益法估值与市值差1倍合理,利用剩余收益法估值模型,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都是金融性质,完全可以按1倍的原值估价。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