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学会计最好的技巧是啥

2023-06-21 09:59 会计问答

学会计最好的技巧是啥——会计报表分析

  1. 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损益表中“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

  2. 资产负债表中期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各项税费)+应交所得税(按损益表计算本期应交所得税)。

这几项还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相等。

这其中按损益表计算各项目计算方法如下:

1本(上)应交增值税本期金额=本(上)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17%-本(上)期进货×17%;

2本(上)期营业收入=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金额

3本(上)进货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末金额+本(上)期损益表中“营业成本”金额-本(上)期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金额

4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损益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

5本(上)期应交所得税=本(上)期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6本(上)期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本(上)期应交增值税(7或5%+3%)

7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以上都不考虑,可以用以下公式:

8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不含税价)。

9应交城建税教育附加=应交增值税(损益表中“营业收入”×3%)×(7或5%+3%)

10应交所得税=损益表中的“所得税”金额

  1. 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资产负责表中“货币资金”期末金额-期初金额

  2. 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

  3.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

  4. 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按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计算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参照前面计算方法得来))。

3会计报表月底怎么做

方法/步骤

1首先填入你公司的总账系统。

2然后根据总账系统初始化设置,选择要填入的账套名称,有些仍然可以从公司的一般会计业务中选择,但要真实可靠,最主要的是依据你公司的业务特点和你公司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再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来选择确定适用的会计准则,不要被那些大公司的所谓商业模式所欺骗的信息所误导,比如为了促销另一些公司的产品,折扣后的价格为什么要下降?因为你的订单不需要售后服务,没有售后服务,就不需要加计人工成本,而根据固定资产账中历史成本和每年实际发生的、历史成本资料,可以考虑购买者需要的价格、价值,以及他们对你的要求和要求。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如果这个公司有上市的能力,比如说自己有20万元以上的项目,但是20万的项目还可以偿还,那么20万的负债对于资产的价值就会增加20%左右的影响。

二是当这个公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时,这方面的信息对于判断这个公司是否具有发展前景的信息、考察这个公司的资源利用率、为了创建一个投资平台,或者是为了扩展这些投资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整合”,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学习会计知识不是在某个阶段受一次教育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

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从而去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

企业主管还应对企业的财务人员采取分层次、分期、分批的进行短期业务培训,并对财务人员进行认真的考核。

培训时间尽量选在假期或者月中,这样既不会影响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也可以在学习业务知识,使工作学习两不误。

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既可以给财务人员一个再教育的机会,又可以通过培训对财务人员产生激励作用,并使他们产生社会认同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加有动力投入到工作当中。

  1. 加强教育培训

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必须通晓大量的政策理论知识,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短期的培训来得到业务的提升,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