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哪些职高能学会计学

2023-06-01 09:26 会计问答

哪些职高能学会计学?以下是职高能学会计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本专业学生能否学会计专业,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有以下两种方式:

  1. 普通高校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初级会计证,不需要工作年限;

  2. 成人高校毕业生,需要取得高中毕业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 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取得高中毕业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4. 获硕士学位后,需要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 博士毕业生,需要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6. 其他专业毕业生,均可报考。

二、报名条件及流程

(一)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 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 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二)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 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 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 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 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 取得博士学位;

  6. 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三)本通知所述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

(四)本通知所述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截止日期为2021年12月31日;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工作年限;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工作年限为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

(五)符合报名条件的在职在岗人员按属地化原则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在校学生,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其他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报名。

符合报名条件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在内地报名。

有工作单位的,在其工作单位所在地报名;为在校学生的,在其学籍所在地报名。

所有报名参加考试人员,均在其报名所在地参加考试。

五、初级会计考试延期,考试能改吗?

目前为初级会计考试延期后,并没有关于考试延期的官方文件,考生们还是要认真研究自己是否能够改时间,以免因个人原因弃考而受到影响。

初级会计考试退费问题解答

  1. 申请延考不成功,是否会影响参加考试呢?

申请延考不成功,是没有任何后果的。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考务安排,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各地区准考证打印时间有所不同,有的地区准考证打印时间为8月1日左右,有的地区会在9月1日左右,具体时间请留意当地的财政局的通知。

  1. 考生一旦错过打印时间,只能等下一次考试的机会,但是在这之后的每次考试中,只能等到纸质版的考试结束,且不能再等到纸质版的准考证下发,只能等下一次考试了。

  2. 准考证打印入口开通后,无法再打印准考证,只能等下次开考了。

考试科目:

初级会计考试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

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另外,如果你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也就是说,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还是比较低的,所以不要因为你的考试难度低而放弃,因为初级会计考试的难度并不大,不会对大家造成太大的压力,复习计划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你的考试通过率。

会计初级考试内容有哪些?

会计初级包括《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两门,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四种,全部都是客观题。

《初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05分钟,《经济法基础》科目的考试时长为75分钟,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时间不能混用。

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可获得初级资格证书。

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4)具备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含高中、中专、职高和技校)及以上学历。

问:《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哪个科目更难?

答:《经济法基础》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它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基本法规的掌握程度,涉及的是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法概述及货物和劳务税法律制度、所得税法律制度、财产和行为税法律制度、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等内容。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