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考试成绩准吗

2023-05-20 09:48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考试成绩准吗,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合格标准,可取得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我们常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每年举行一次。

(一)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二)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会计资格证书。

(三)参加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并达到国家合格标准的人员,在“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自行下载打印考试成绩合格单,3年内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有效。

注册会计师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5月下旬举行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专业阶段有六门科目,综合阶段有两门。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5年时间里通过专业阶段的考试并不难,3年内全部通过,那也是非常有用的。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合理规划自己的复习时间。

三、报名条件

报名参加注会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 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 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3. 已经取得全科合格者。

  4. 因受刑事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二、CPA考试报名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三)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按你的条件来讲,应该能报名。

因为你是本科,符合高专以上学校毕业的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能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已经办理报名手续报经批准后的报名无效:

  1. 因受过刑事处罚,自刑罚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 因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3. 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因作弊而受到停考处分期限未满者,或终身不得参加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的各类考试者。

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申请免予部分科目的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免试条件

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学校及科研单位中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者),可以申请免试一门专长科目。

申请者应填写《2012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免试申请表》,并向报名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地方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提交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经地方考试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审核确定并报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会计考试委员会)核准后,方可免试。

2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有何不同

高级会计师,是我国职称之一。

高级会计师,是会计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注册会计师是一种执业资格。

高级会计师在学历、工作资历、外语、计算机技术、会计专业知识上,都有严格要求。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篇】

三、丰富的工作经验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篇】

(一)会计工作经验总结

  1. 会计工作经验总结。

  2.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及口径。

  3. 会计管理制度编写组工作经验。

  4. 会计人员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

(二)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及时性原则。

(5)客观公正原则。

(6)坚持准则。

(7)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8)良好的沟通能力。

(9)工作细致原则。

(10)良好的沟通能力。

(11)熟练掌握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的规章制度。

(12)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13)坚持准则。

(14)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1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