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初级会计师考试成本差异

2023-05-06 09:26 会计问答

初级会计师考试成本差异是指在经济业务类型的会计科目中,“成本”的数字表示方法、用途和成本之间的差额。

主要是:1、购买材料时的价格差异;2、运输途中发生的费用折扣;3、装卸费和保险费等其他杂费。

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成本差异有以下两方面的会计影响:1、购买材料、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2、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工成本差异;3、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的质量差异。

具体差异表现为:(1)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材料的质量差异,即:成品的材料用量差异;(2)缺货成本的金额差异,即:缺货成本的金额差异;(3)缺货成本的时间差异,即:缺货成本的金额。

该差异的产生的原因包括:1.材料采用计划价格水平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原材料采购数量不变;2.缺货成本增加,原材料质量下降;3.缺乏配件采购成本节约,原材料价格上涨;4.生产成本差异的管理。

该差异的管理方法要通过量差的相关分析程序才能确定,并且要对各生产步骤成本差异的核算过程作出反映,通过计算各生产步骤成本差异的数额,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成本控制。

量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测量差异的标准、测量差异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差异的标准以及工资标准,测量差异的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1.测量差异的标准。

测量差异的标准有5种:当各生产步骤成本差异的数额较大时,应采用如下方法。

首先,测量差异的标准有5种:当各生产步骤成本差异的数额较大时,则采用较为适当的方法,按实际差异量进行差异分析。

2.确定引起差异变化的原因。

为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应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进行比较。

如对差异进行调查,确定实际成本比计划成本更低的,则采用了一种简便方法,即根据计划成本确定出各部门的应发生的生产费用,据此确定出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这种方法称为定额成本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在产量范围内合理分摊费用与超支费用的计算,就越能够体现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又如,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来确定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并据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开支,时,按照费用分配表的有关规定,正确划分各部门应负担的费用界限。

二、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分别按生产费用和产品品种设置明细账。

(2)必须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3)必须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4)必须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5)必须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6)必须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账。

(7)归集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一般只对生产费用进行归集,不计算成本。

如果发生了生产费用就要将其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成本明细账。

(8)应交增值税。

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应付未付、应交税费的情况,例如,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应交消费税的核算,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不设置明细科目,直接将其转出。

(9)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是指在个会计期间将支出归类为资产,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将其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10)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科目,“应交所得税”是负债类科目。

贷方表示计提的企业所得税,借方表示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

  1. 预交所得税。

预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已预交的税金。

企业所得税按月(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1. 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预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5%)

  1. 年终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后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

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1.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1. 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2. 企业在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当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六十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企业应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