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先学会计基础还是法规

2023-01-05 11:23 会计问答

先学会计基础还是法规?

首先说《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的最高层次。

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会计法》,以2000年10月3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主席令第31号主席令公布,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最高层次。

《会计法》共分15章,内容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企业法、其他、统计法、经济行政法、事业单位法、税收征收管理法、行政法、社会保险法律、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属于会计法律制度,不贴印花。

从法律的角度讲,它应当遵循一些规则,即“平等、自愿、公开”。

然而,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完全的统一的、规范的社会会计制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行政效率的提高。

  1. 两者的关系: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的,其他各类企业和事项可以自行制定。

2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 基本准则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至少应该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准则解释等。

基本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总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

为了使会计信息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依据交易或者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

违背这一原则,可能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会计核算上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就是这个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关性原则

亦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提供的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表现在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把握可能的结果,从而改善当前的决策;同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能为决策者证实过去的决策产生的结果,从而修正或坚持原来的决策。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应坚持这一原则,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1.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一贯性原则是在可比性原则基础上产生的,是实现可比性原则的保证。

  1.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性,会计处理应及时进行,一边会计信息得以及时利用。

  1. 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与会计报表应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1.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入市的反应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原则是对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

  1.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能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会计核算所产生的数据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1.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是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哪些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会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

一贯性、客观性和灵活性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及时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原则,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