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会计问答 >
.jpg)
- 1. 学会计的方法一
- 2. 2会计考试怎么备考
- 3. 根据科目特点决定备考策略
- 4. 分析历年试题重点章节重点突破
- 5. 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 6. 2提前预习,收集问题
- 7. 3认真听课,解决问题
- 8. 4返回复习,温故知新
- 9. 认真复习
- 10. 4死记硬背,浪费时间
- 11. 如何快速通过初级会计职称
你为什么学会计?以下是学会计的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学会计的方法一
1首先学习《基础会计》,一定要记熟会计科目表里的内容后,会熟练的写出会计凭证(这是最重要的),之后就轻松了。
2然后学学《会计法》,《税法》。
还可以看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3坦白说,现在学会计的人,一抓一大把。
但我始终认为,事在人为。
你如果真的打算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话,就先考证了。
4先考会计证,还得有职称证,等等相关的证书。
拿到证,再找工作就会容易了,虽然没有职称,但是可以很敏锐的认知。
5从业证,必须先考会计证,也就是助理会计师或会计师证。
2会计考试怎么备考
一、根据科目特点决定备考策略
建议各位考生不要在拿到教材之后就闷头看书,刷题。
备考初级会计考试一定要讲求策略,拿到教材后首先分析考试科目特点。
例如《经济法基础》科目会有比较多需要背诵的内容,对自己记忆力不够自信的考生就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用来背诵知识点。
而《初级会计实务》科目属于基础性科目,这一科目的学习会影响到经济法科目的学习。
所以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先将重点放在这一科目上。
二、分析历年试题重点章节重点突破
备考初级会计考试的首要目的是通过考试,也就是两个科目都达到60分。
然后才是追求高分、满分。
所以考生在备考初期需要做的是根据历年试题确定各章节所占分数的大概比例,找到重点章节之后重点学习,优先解决重点章节的疑难问题。
拿《初级会计实务》这一科目来说,根据近三年考生回忆的试题统计,第二章及第五章内容在试题中所占分数的比例是很高的。
也就是说考生如果能够按照大纲对重点章节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备考,通过考试并不困难。
三、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学习计划细化到每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主动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2提前预习,收集问题
利用去年的教材,提前预习要学习的课程,找到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并进行勾画,熟悉上课内容。
3认真听课,解决问题
听课时带着之前不理解部分的疑惑去学习,认真记笔记,找到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全面出击。
4返回复习,温故知新
有专家计算过:人的初次记忆,只能在脑海中停留1~2天,再次记忆,也只能停留15天左右,只有一遍又一遍的经常性去看去记,才能牢牢地把知识记在脑海中。
认真复习
其实初级会计考试的知识点都很熟悉,复习的时候,不要一味的死记硬背,一定要先理解后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
4死记硬背,浪费时间
上学的时候老师会让我们写一份轻松过关的习题,然后你就可以做做历年真题,在做习题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老师的出题思路,如果你会,做题就会了,对于你来说,拿到60分已经是非常简单了。
如何快速通过初级会计职称
1初级会计职称就是大家所说的助理会计师,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即可报考,一般在每年5月进行。
2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设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两个科目。
初级资格《初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科目考试时长为1.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
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3两门考试各有一本指定教材,建议大家再各买一本相关辅导书。
4《经济法》教材我基本没用,都按辅导书上背的,大家也可以直接背教材,但是不管背的是哪一本,都要记住:一旦选择就不要中途再换,并且要反复记忆!尤其是考前一周,
- 上一篇:作者学会计专升本难吗
- 下一篇:你为什么学会计专业
- 07-10怎样备考初级会计实务
- 03-24全国初级会计考试最高分
- 05-09初级会计改考试信息
- 07-09甘肃酒泉报考初级会计时间
- 02-24学会计看的书在哪买
- 07-14财商高的人怎么教学会计
- 07-11网上报名初级会计
- 05-06初级会计师考试报名费
- 05-21初级会计考试的网站是什么
- 11-25安徽省电子税务局网站-安徽省电子税务
- 07-09商业保险企业所得税处理
- 07-09商贸企业管理费用如何分摊
- 07-09构筑物需要交配套费吗
- 07-09滚动开发项目如何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
- 07-09企业产生的废次品可否抵扣进项税
- 07-09如果不涉及损益类科目如何调账
- 07-09工资、薪金所得如何申报缴纳个人所得
- 07-09学校的房屋免租金出租需要缴纳房产税
- 07-09城镇土地使用时的容积率如何计算
- 07-09员工向企业内设工会缴纳的工会费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