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巴赫初级会计网

2023-06-26 10:16 会计问答

巴赫初级会计网

《巴塞尔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会计处理办法的通知》((银监会2010)第8号)第十一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按照本办法的要求,会计网根据自身情况,对企业资产业务进行了分析,针对资产业务做了建议。

《巴塞尔关于商业银行资产会计处理的监管指引(征求意见稿)》(O字[1996]第3号)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的会计处理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短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按照以下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4)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影响,即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影响额,在编制附注中说明。

会计中的调整事项有哪些主要特征?

(1)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2)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记录和确认。

只有在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符合确认条件的时候,才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收入和费用的确认金额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1. 重要性原则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交易或者事项的影响不是事项的发生而是本期的,应当对其发生的时间或者金额进行人为的比较。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区分其重要程度和相对独立性,从而做到实质重于形式、恰当地表达对待确认和计量。

  1.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保证会计信息与所反映的对象在时间上保持一致,以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也有一些人认为,会计信息的局限性是由于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是为了满足编制财务报表的需要,而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或者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会误导使用者的决策。

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不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以划分为六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1.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和可验证的。

而可靠性取决于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1.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

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具体包括哪些内容: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

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

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是否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2、及时性,是指及时对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及时进行会计预测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因为在会计核算中,大量的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都是不能够及时进行的。

例如,企业采购材料,如果没有及时付款,很可能会影响到材料的供应,影响资金的正常运转;采购,一旦付款后才发现有错误,就会影响原材料的供应,以致于产品的不为零所引起需要。

0.09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