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学会计用不用手机号

2023-06-21 10:15 会计问答

学会计用不用手机号1、从会计的概念上看,社会上有许多会计信息服务企业,由于这种服务是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所以,会计并不等于作为一个企业的“管家”,将自己的一部分数据化,与社会上的同类信息使用者进行比较,还得看重这个企业的有关成果,并根据需要进一步加工计算。

因此,会计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也不同。

从实践的角度看,会计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工作,其社会责任是通过会计人员加以量化、多样化,会计人员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通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方法,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会计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复杂的工作,如果不正确的加以改正,将导致工作失误,十分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国家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会计的法制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我国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不能造就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税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规定了差别税率,对大小规模纳税人规定了不同的增值税处理办法,这些都造成了企业不平等的地位。

这些法制建设抑制了会计查账、报账,凭证、账簿、报表的管理,却仍然处于混乱状态,这些都给会计核算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我国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一大批力量仍然很薄弱,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还没有成形,有内部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机制、信息化等方面的原因,企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有的企业很少用于应用,这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

  1. 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素质上。

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

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管理会计本身就极不道德,这也是导致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

  1. 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会计人员的素质是指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和职业水准。

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

全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专业机构数的企业,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业的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18.2%,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4.5%。

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再加上管理会计本身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就更高,所以我国现有的中高级职称大学生人数为62万人,仅仅只有初中学历的管理会计人员就有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2管理会计的内涵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

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

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1. 管理会计的职能

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

  1.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相关性、准确性、一贯性、客观性、灵活性、及时性、简明性、成本效益性

  1. 管理会计的对象

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以使用价值为基础的价值管理。

从实质上讲,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从管理体现经济效益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运动;

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是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的复合。

  1. 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目标为: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1. 管理会计的职能

预测、决策、规划(预算)、控制、评价

  1. 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相关性、准确性、一贯性、客观性、灵活性、及时性、简明性、成本效益性

  1. 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

1)确认,即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作为适当的管理会计业务予以辨认。

2)计量,即以货币或者其他度量单位对以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予以数量上的确定。

3)归集,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按严格、一贯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类。

4)分析,对经济事项发生的内外环境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评价和确认。

5)编报与解释,以适当的形式反映各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信息。

6)传递,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者或其他信息使用者。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