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会计学习网-免费财务会计学习的网站

主页 > 会计问答 >

学会计大一应该看的书

2023-06-20 09:57 会计问答

学会计大一应该看的书1、在一个国家的立法环境中,若是你想从事会计工作,那么学习会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会计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往往会接触到法律、法规、准则,但是会计人员对法律上的知识是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学习法律上的知识。

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既要避免重复劳动,也要避免少走弯路。

  1. 从实际工作中学习会计知识,获取学习会计新知识。

现代会计的实践,可以说是检验真理的“原尺”,对于会计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只有把会计工作放在首位,才能为之努力钻研业务,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了会计工作经验之后,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1. 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

众所周知,知识是一个基础、重要的会计工作,尤其是会计实践业务,因此,对于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是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关键。

没有经济业务事项,会计核算也失去了对象;以不实甚至虚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核算对象,会计核算就成了没有规范,没有约束条件,没有科学可言的“魔术”手段,据此提供的会计资料不仅没有可信度,相反会误导使用者,侵害了会计资料的使用,扰乱了会计资料的秩序。

2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

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

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登记经济业务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又因其构成要素的不同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账方法。

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都是由单式记账法逐步发展、演变为复式记账法的。

  1. 单式记账法:单式记账法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进行登记的方法。

它是一种不完整的简易记账方法。

这种记账方法一般只记录银钱收付和债权债务结算业务,有时也登记实物。

需要什么资料登记什么资料,账户与账户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也没有相互对应平衡的概念。

单式记账法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会计记录之间不存在相互勾稽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1. 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演变而来的。

这种记账方法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在复式记账法下,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对应的账户中作双重记录。

因此,账户之间存在相互勾稽关系,可以了解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可以用试算平衡的方法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复式记账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复式记账方法有多种,如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其中收付记账法又分为现金收付记账法和资金收付记账法等。

我国预算会计曾经长期采用收付记账法,从1998年起,预算会计全部改为借贷记账法。

  1. 借贷记账法

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国际上通用的记账方法。

2、收付记账法用“收”和“付”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我国传统收付记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复式记账法,现已停用。

3、增减记账法用“增”和“减”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商业系统采用的记账方法,现已停用。

大部分财务软件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例如:易记账。

通过借贷平衡实现记账的对错。

2会计记账

方法是指用来记账的一种方法。

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经济业务发生后,要根据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且在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次月,要由会计人员在账簿中进行结转,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把记账凭证的账簿记录完整地记入有关账簿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账页的模糊、缺少记录的现象。

栏目导航